动物科学专业-《淡水养殖学》
日期:2017-03-23  发布人: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浏览量:131

黄淮学院《淡水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1338132012

课程名称:淡水养殖学     Freshwater Aquaculture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36,其中,讲授学时:36,实验学时:0。     学分:2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               开设学期:第5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该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主要介绍淡水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苗种繁殖与培育、成体养殖及疾病防治的一门科学。

该课程的任务是向学生介绍淡水水产的养殖知识,使学生掌握淡水水产品种的人工繁殖、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毕业后从事生产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各品种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

    2.掌握淡水水产养殖品种的生物学习性,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制定相应的投放、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3.了解当前淡水水产养殖的生产状况,科研进展及发展趋势。

4.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养殖、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思想。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淡水养殖的相关概念,我国水产养殖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概况,熟悉水产养殖业的前沿动态、发展潜力和未来方向。

(二)教学内容

1. 淡水养殖的相关概念

2. 淡水养殖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我国水产养殖的自然条件和当前的发展概况

4. 国内外鱼类养殖发展前景

5. 河南水产养殖概况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形势。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养殖动物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渔业品质和养殖概况,影响生长的因素,掌握养殖动物的摄食和食性特点、营养需要及其相适应的饲养方式、生长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等。

(二)教学内容

1.1 养殖鱼类的选择

1.2 我国主要淡水养殖种类  鱼类、虾蟹类、两栖类、爬行类等

1.3 鱼类的习性和生理特点

1.3.1 摄食和食性  按摄食方式(器官)、食物组成和营养类型分类

1.3.2 生长特性  对养殖动物生长情况进行比较

1.3.3 繁殖习性

1.3.3.1 养殖动物性成熟年龄和性周期

1.3.3.2 怀卵量和卵的性质

1.3.4 栖息环境

1.3.4.1栖息水层和场所

1.3.4.2对水温、水质的适应性

1.4 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生物学特性简介

1.4.1

1.4.2

1.4.3 草鱼

1.4.4 青鱼

1.4.5

1.4.6

1.4.7 团头鲂

1.4.8 罗非鱼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长特点、繁殖习性、栖息环境。

难点:主要养殖鱼类的繁殖习性。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淡水养殖水域存在的问题和人工调控的技术,掌握养殖水体的非生物和生物环境。

(二)教学内容

2.1 养殖水域的类型及特点

2.2 养殖水体非生物环境

2.2.1 光照、水温、溶解氧、溶解盐类等非生物因子的存在形式、相互关系、动态关系

2.2.2 各种非生物因子对水产养殖动物的作用和影响

2.3 养殖水体生物环境

2.3.1 饵料生物

2.3.2 竞争生物

2.3.3 敌害生物

2.4养殖水域存在问题

2.4.1养殖水域的外环境恶化  水体污染严重、大龄的围湖造田造成湖泊沼泽化、水域过度开发

2.4.2养殖水域的内环境失衡

2.5 养殖水域人工调控

2.5.1 养殖水体生态特点

2.5.2 人工调控措施和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养殖水体非生物和生物环境。

 

第三章 饵料和肥料(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饵料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养殖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掌握鱼类饵料种类、配合饵料和肥料的种类。

(二)教学内容

3.1 饵料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3.1.1 饵料的化学成分 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与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3.1.2 饵料各化学成分的生理功能

3.2 主要养殖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3.2.1 主要养殖动物的营养特点,消化、吸收和代谢特点

3.2.2 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

3.3 鱼类饵料的种类

3.3.1 植物性饵料

3.3.2 动物性饵料

3.4 配合饵料及投饲

3.4.1 饲料原料及其营养特性

3.4.2 饲料配方、加工、储存和投饲

3.5 肥料

3.5.1 有机肥料

3.5.2 无机肥料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饵料的种类

2.配合饲料

3.肥料的种类

    难点饵料的主要营养物质

 

第四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工繁殖生物学基础和影响性腺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因素,掌握人工繁殖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

4.1 人工繁殖生物学基础

4.1.1 性腺和性腺的发育与成熟

4.1.1.1 卵子和精子的发育;

4.1.1.2 性腺发育分期和性周期;

4.1.1.3 成熟卵子和精子的生物学特性。

4.1.2 影响性腺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因素

4.1.2.1 营养、水温、光照和水流;

4.1.2.2 神经、内分泌及其激素的调节作用。

4.1.3 人工繁殖基本原理

根据性腺发育和成熟及繁殖习性,运用生态学方法,采取生理学手段和措施促使性腺发育、成熟,完成排卵、产卵和受精的过程。

4.2 亲鱼培育

4.2.1 亲鱼的来源和选择

水产养殖动物良种标准和生产、亲体选择的一般原则和雌雄鉴别。

4.2.2 亲鱼培育条件

亲鱼培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培育水体形态及其配套设施,饲养水体条件和越冬水体条件。

4.2.3 亲鱼培育技术

放养方式、密度和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4.3 人工催产

4.3.1 人工催产设施和条件

包括产卵池、鱼巢、集卵池及其网箱、亲鱼捕捞和催产工具以及催产剂等。

4.3.2 催产季节和日期 判断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和确定催产日期的方法、催产前的准备。

4.3.3 亲鱼成熟度鉴别

成熟亲鱼的主要特征和鉴别方法。

4.3.4 亲鱼配组和注射催产剂

催产计划的制定、产卵方式选择、催产剂的选用、剂量的确定、催产剂的配制和注射方法等。

4.3.5 产卵管理和卵的收集

生殖行为、产卵情况的判断和产出卵的收集等。

4.3.6 人工授精

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粘性卵的脱粘方法。

4.3.7 卵的计数和质量鉴别

不同种类卵的大小、计数方法和质量鉴别。

4.3.8 产后亲鱼的检查、处理

检查产卵情况,统计产卵率和对产后亲鱼的处理方法。

4.3.9 现捕现作 介绍基本操作方法。

4.4 人工孵化

4.4.1 不同种类的孵化条件和基本设施

不同养殖鱼类受精卵及其适宜的孵化方式,孵化器的结构和孵化方法。

4.4.2 孵化过程与管理

胚胎发育和关键环节的管理方法。

4.4.3 幼体发育与管理

幼体早期发育和关键点的管理方法。

4.4.4 幼体计数与质量鉴别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亲鱼培育

难点1.人工孵化技术。

2.人工催产

 

第五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苗种培育(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淡水养殖动物幼苗生物学特性,掌握苗种培育方式和技术。

(二)教学内容

5.1 淡水养殖动物幼苗生物学特性

5.1.1 幼苗的发育阶段

5.1.2 摄食器官发育、摄食方式和食性转化、开口饵料、摄食量和摄食节律

5.1.3 生长特性、影响生长主要因素、饥饿与补偿生长

5.1.4 栖息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5.2 苗种培育方式和技术

5.2.1 幼苗培育

5.2.1.1 土池塘培育

池塘选择和清整、饵料生物培养、适时下塘、放养(规格、密度、时间)、饲养管理(注水、施肥、调节水质、投饵和防治鱼病)、拉网锻炼和分塘,鱼苗培育效果的评价。

5.2.1.2 工厂化培育

基本条件和设施、饵料生物培养、放养(规格、密度、时间)、饲养管理(投饵、水质调控、防治疾病)。

5.2.2 大规格苗种培育

5.2.2.1 土池塘培育

池塘选择和清整、放养(规格、密度、时间)、饲养管理(投饵、水质调控、鱼病防治)。

5.2.2.2 网箱培育

培育网箱结构和设置水域、放养(规格、密度、时间)、饲养管理(投饵、换箱、鱼病防治)。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苗种培育方式和技术。

 

第六章 池塘养殖(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池塘基本条件和配套设施,掌握种苗放养。

(二)教学内容

6.1 养鱼池塘基本条件和配套设施

6.1.1 养鱼池塘基本条件  水源和水质、面积、水深、池形和坡度

6.1.2 养殖机械和配套设施

动力配套设施,注排水机械,增氧机械

6.1.3 放养前的准备

池塘清整、注水和水质调节

6.2 种苗放养

6.2.1 养殖种类选择  苗种来源、规格和养殖周期

6.2.2 放养方式  混养和轮养的生物学原理

6.2.3 放养密度、规格与出塘规格和产量的关系

6.3 饲养管理

6.3.1 饵料选择和投饲技术

6.3.2 水质调控技术

6.3.3 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

 

第七章 内陆大水域养殖(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内陆水域的鱼产力,熟悉内陆水域养鱼的拦鱼设施和捕捞方法,掌握内陆水域养鱼的放养、繁殖保护技术。

(二)教学内容

7.1 内陆水域的营养类型

7.2 内陆水域的鱼产力

7.1.1 鱼产力的概念、主要影响因素

7.1.2 鱼产力的评估方法

7.2 内陆水域的粗放粗养

7.2.1养殖鱼类和水域的选定

7.2.2 混养鱼类搭配比例

7.2.3 放养鱼种的规格和质量

7.2.4 合理的放养密度

7.2.5 大水面的拦鱼技术:设计原则、种类结构、设置方法、拦鱼效果、管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内陆水域鱼产力、放养模式,粗放养殖

 

第八章 网箱养殖(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网箱养殖基本条件、养殖种类,掌握网箱的放养和饲养管理。

(二)教学内容

8.1 网箱养鱼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意义

8.2 现代深水网箱养殖简介

8.3 网箱的构造、类型及制作

8.3.1 网箱的构造 网身、框架、浮子、沉子、固着器

8.3.2 网箱类型  浮动式网箱、固定式网箱、下沉式网箱

8.3.3 网箱的制作 网箱设计和制作

8.4 网箱的放养和饲养管理

8.4.1 养殖种类

8.4.2 放养密度、规格和搭配比例

8.4.3 饵料选择与投喂

8.4.4 网箱检查与维修

8.4.5 分级饲养与密度调整

8.4.6 换箱和网箱清洗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网箱的放养和饲养管理。

 

第九章 流水和工厂化养殖(共1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普通流水养鱼、流水加机械增氧养鱼,掌握工厂化养鱼。

(二)教学内容

9.1 普通流水养鱼特点、养殖种类选择、放养规格和密度确定、饲料与投饲、水体交换和水质调控、规格筛选和分级饲养等。

9.2流水加机械增氧养鱼  含义和特点、养殖种类选择、放养规格和密度确定、饲料与投饲、增氧机的使用与管理等。

9.3 工厂化养鱼

9.3.1 工厂化养鱼基本系统和设施 养殖车间、厂房、养殖池的设计与建造,能源和动力配备,水源、供水和水处理系统;供氧、控温设备和水质自动监控系统;投饵和捕鱼机械等。

9.3.2 水处理工艺及原理 微滤机、生物包(塔)、泡沫分离、活性碳、紫外线和臭氧等。

9.3.3 放养和饲养管理 养殖种类选择、放养规格和密度确定、饲料与投饲、水体交换和水质调控、规格筛选和分级饲养等。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厂化养鱼时养殖种类选择、放养规格和密度确定、饲料与投饲、水体交换和水质调控、规格筛选和分级饲养、疾病防治等。

 

第十章 稻田养殖(共1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稻田养殖的生态学原理和意义、稻田养殖工程,掌握稻田的放养与管理。

(二)教学内容

10.1 稻田养殖的生态学原理和意义

10.1.1 稻田生态系统结构和特点

10.1.2 养殖的生物学原理和意义

10.1.3 稻田养殖发展和存在问题

10.2 稻田养殖工程

10.2.1 养殖稻田的选择

10.2.2 养殖动物栖息条件与改造

10.2.3 防逃设施

10.3 稻田的放养与管理

10.3.1 养殖种类选择

10.3.2 放养规格和密度确定

10.3.3 饲料与投饲

10.3.4 田间管理、施肥、用药与养殖的关系处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养殖种类选择、放养规格和密度确定、饲料与投饲;田间管理、施肥、用药与养殖的关系处理。

 

 

第十一章 综合养殖(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综合养殖原理和意义,掌握综合养殖主要类型。

(二)教学内容

11.1 综合养殖原理和意义

11.1.1 生物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11.1.2 转化和废弃物的产生

11.1.3 物质、能量和废弃物的利用途径

11.2 综合养殖主要类型

11.2.1 淡水养殖

11.2.2 畜禽养殖

11.2.3 作物种植方式、种类和特性

11.3 综合养殖经营和管理模式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综合养殖经营和管理模式。

 

第十二章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病害的防治(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淡水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及其预防、检查和诊断方法,掌握常见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12.1 水产动物常见疾病

12.1.1 病毒性疾病

12.1.2 细菌性疾病

12.1.3 真菌性疾病

12.1.4 寄生虫性疾病

12.2 水产动物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12.2.1 改善生态环境

12.2.2 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2.2.3 增强机体抗病力

12.2.4 改进饲养管理方法

12.3 水产动物常见病害的检查与诊断方法

12.3.1 现场调查

12.3.2 病体检查与诊断

12.3.3 病体分离鉴定

12.3.4 免疫诊断

12.3.5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2.4 渔用药物的使用方法

12.4.1 渔用药物种类

12.4.2 渔用药物使用方法

12.4.3 药物治疗效果判定

12.4.4 渔用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淡水养殖动物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

 

第十三章 主要淡水经济动物的养殖(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主要淡水经济动物种类和生物学特性,掌握淡水经济动物的养殖方式。

(二)教学内容

13.1 虾的养殖

13.1.1 主要养殖种类

13.1.2 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13.1.3 对虾的种苗生产、养成

13.1.4 对虾的养殖方式

13.2 蟹的养殖

13.2.1主要养殖种类

13.2.2 中华绒螯蟹的生物学特性

13.2.3 中华绒螯蟹的种苗生产、养成

13.2.4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技术

13.3 蛙的养殖

13.3.1主要养殖种类

13.3.2 常见经济蛙类的生物学特性

13.3.3 蛙的人工繁殖、养成

13.4 鳖的养殖

13.4.1主要养殖种类

13.4.2 鳖的生物学特性

13.4.3 鳖的人工繁殖和养殖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主要淡水经济动物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

难点主要淡水经济动物的人工繁殖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在本课程选修之前,学生们应该先学习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饲料学、营养学等课程。

八、教学时数分配

淡水养殖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6      学分:2

章次

各章标题名称

讲授

学时

实验

学时

实践

学时

讨论、习题课

等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2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控制

2

 

 

 

第三章

饵料和肥料

2

 

 

 

第四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3

 

 

1

第五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苗种培育

4

 

 

 

第六章

池塘养殖

4

 

 

 

第七章

大水面(湖、库、河)养殖

2

 

 

 

第八章

网箱养殖

2

 

 

 

第九章

流水和工厂化养殖

1

 

 

 

第十章

稻田养殖

1

 

 

 

第十一章

综合养殖

1

 

 

1

第十二章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病害的防治

4

 

 

 

第十三章

主要淡水经济动物的养殖

4

 

 

 

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水产养殖概论》,张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8月第1版。

(二)参考书:

1.《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0月第1版。

2.《特种水产养殖技术》,路广计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月第1版。

3.《淡水养殖技术》,黄权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月第1版。

4.《淡水养殖与疾病防治》,效梅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0月第1版。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将采用多媒体教学,借助录像、养鱼场参观来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通过该门课的学习争取让学生们熟练掌握淡水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

十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最终成绩中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