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四力践初心 科创赋能谱新篇
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筑梦之行
中共河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河南工作的奋斗目标,重大要求,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聚焦“两高四着力”,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核心动力。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才的重任。
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号召,打造“天中草韵·智创穗行”实践团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打造“乡村振兴·智汇引擎”实践团着力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治理;打造“自然解码·生态护航”实践团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匠心音韵·文化传承”实践团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以深耕四力践初心,科创赋能启新程”为宗旨,正式开启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征程。
一、中国药谷探寻产业升级——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
为积极响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的战略号召,6月29日,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天中草药·智创穗行”社会实践团走进确山中草药基地,通过实地调研、校企合作洽谈、志愿服务等多元形式,为中草药特色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在河南周富堂药业有限公司,团队成员围绕夏枯草标准化种植技术优化、活性成分提取工艺改进等议题与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开展座谈交流。学院党委副书记荆书芳结合学院在生物工程、食品科学领域的专业优势,提出夏枯草品质提升方案。师生们运用专业知识,协助企业解决夏枯草原料仓储保鲜、产品包装设计等实际问题,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
在与河南天宏绿源药业有限公司,实践团重点就夏枯草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定位、产品创新方向展开深度交流。依托学院已有的夏枯草凉茶、白酒等成熟科研成果,双方探讨了联合开发功能性饮料、草本酒类等多元化产品的可行性,为后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奠定基础。
此外,实践团成员扎根田间地头,帮助农户高效完成夏枯草采收工作。同时,团队还为农户普及夏枯草病虫害防治知识,推广绿色种植理念,以实际行动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正如社会实践启动仪式上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禹明甫所强调的,“中国药谷建设是驻马店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引擎,更是助力农业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学院将充分发挥专业与科研优势,以天中草药智创穗行实践活动为纽带,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为中国药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全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未来,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为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建设农业强省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二、乡村振兴践行服务初心——着力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治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工作,6月29日,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乡村振兴·智汇引擎”实践团走进“科技小院”,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实践服务为纽带,用实际行动践行高校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
实践团队深入“科技小院”,在田间地头,团队成员为农户提供农作物种植技术指导。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科学施肥等问题,实践团队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将先进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户。同时,团队充分发挥学院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研优势,与“科技小院”共同探索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路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走进科技小院”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科技小院”的合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三、生态保护解锁绿色密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践,6月30日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自然解码、生态护航”社会实践团奔赴确山板栗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专业力量解锁绿色发展密码,为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实践团队抵达确山板栗园后,迅速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团队成员运用生态学、植物学等专业知识,对板栗园的土壤肥力、病虫害情况、植被群落结构进行全面勘察。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评估土壤酸碱度、养分含量等指标,为板栗树科学施肥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利用生物防治知识,协助园区识别常见病虫害,提出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绿色防控方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守护园区生态平衡。
此外,团队还在板栗园周边村落开展生态科普宣讲,向村民普及板栗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自然解码、生态护航”社会实践团将专业知识与生态保护实践深度融合,既为确山板栗园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也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生态保护工作的认知。
四、匠心音韵彰显文化传承——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发展战略,推动文化繁荣兴盛。7月2日,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匠心音韵·文化传承”社会实践团走进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实践之旅,以青春之力守护乐器制作匠心,赋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在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实践团成员深入提琴制作车间,近距离观摩小提琴从木材选材、琴身雕刻、装配调试到成品的全流程制作工艺。从百年枫木与云杉木的精挑细选,到琴身弧度毫厘间的精准打磨;从音柱安装时的屏息凝神,到琴弦调试时的反复推敲,每一道工序背后都凝结着匠人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在交流环节,实践团与企业匠人、管理人员展开座谈。企业代表分享了确山提琴产业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历程,以及老一辈匠人将西方乐器制作工艺与东方匠心精神融合的故事。
此次“匠心音韵”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黄淮学院学子搭建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平台,更以青年视角和创新思维,为确山提琴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未来,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与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道路上,培养更多兼具文化传承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让传统乐器制作工艺绽放新光彩。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从生物资源开发、食品技术创新、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切入,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文化工坊中锤炼本领,把“两高四着力”战略要求转化为青年学子扎根实践的具体行动,让学科优势与区域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在知行合一中书写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时代答卷。(撰稿:胡华伟 初审:王俊 复审:荆书芳 终审:禹明甫)